珍闻 : 愿吴氏开门八极拳的明天更辉煌——写在《吴连枝八极网》开通之初的絮语
2006-05-03 18:26:31
八极拳">
记得还是三十年前的一天,表哥又一次来到我们家,他问我功夫练得怎么样了?我闷闷不乐地对表哥说:“现在孟村大队的武术队解散了,马老师也因为公务经常外出跑业务,我们这帮学生简直就成了没娘的孩儿,谁也不管谁也不问了。”表哥听完我这席话后让我随便打了趟拳,我便按照表哥的意见练了一趟八极拳小架。表哥一边看我打拳,一边与站在旁边的父亲窃窃私语。他说:“表弟的身体条件不错,但功夫还真得不见有多大长进。我远在四十里以外工作,每天很忙,也没空来指导他,姑父,你还是另外给表弟找一位老师吧!”父亲听完表哥这番话后,很高兴,马上追问表哥找谁来教我好?表哥说:“我舅舅吴连枝的功夫很了得,而且还是八极拳的正宗传人,如果能跟他学表弟一定会有出息。只是舅母常年有病,舅舅除每天在工厂做工外,还要回家照顾患病的妻子,就恐怕他很难找出空闲来教表弟。”
父亲是军人出身,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人,对武术和搏击有着一种特殊的偏爱,早在我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帮我压腿下腰,目的想让我长大了有个好体魄。
说起和这位练武术的表哥认识,我们还有一段小经历。
大概是我在七、八岁的时候,家里来了一位年轻的陌生人,小伙子长的很英俊,母亲对我们姐妹介绍说:“他是你们的亲表哥,是你二舅的儿子。”那时我们对这位表哥没有多少了解,只是听大人们说过表哥的父母都去世的早,还是在他襁褓的时候就已被姑母抱养。我们的家居住在县城,而表哥的家是在距离县城四十里以外的农村,在当时交通极不方便的情况下,大家很难见面,所以也就都不熟悉。
表哥叫李俊义,比我年长九岁,虽然他当时尚未成年,却是一表人才。他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,苗条的身材透出一股英气,说起话来慢条斯理,让人一接触就感到与众不同。尤其听母亲说,表哥的外祖父是闻名全国的武术家,就更是让我羡慕,同时,还对这位远来的表哥增加了几份神秘感。
那时我还小,缠着表哥问长问短,问他是否也会武术?表哥说他已和舅舅学过几年武术了。听到这话,我便在父母面前上了脸,非让表哥给表演一番不可。表哥没有拒绝我,便当着大家的面练了一趟拳。那时,我对表哥表演的套路既不懂也没有欣赏能力,只是大家赞扬我附和,总觉得表哥是个了不起的人。
为了能和表哥学点拳,我就主动的和表哥表示了自己的想法。表哥也高兴的答应了我。他告诉我说,他练的是八极拳,而且八极拳就发祥于孟村,他的外祖父和舅父就是八极拳的正宗传人。
与表哥的偶尔接触,不仅对这位表哥留下了良好印象,尤其对他所练的八极拳更是敬佩不已。
为了能更多的与表哥学拳,我打心眼里盼着这位表哥能经常来我们家,好跟他多学点东西。可是表哥还是因为有个种原因,只能零零星星的来我们家玩玩。虽然表哥的每次到来我都抓住机会不放,但毕竟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少,不能满足我的愿望和要求。
时间过的很快,转眼我升到了初中,也就在这当儿,县城驻地的孟村镇为继承当地传统,成立了一个少年武术训练班。听到这一消息后,我就托镇上的同学介绍我参加了这个训练班。
这个训练班的主教练是位中年男子,三十多岁的年纪长的很英俊,同学和我介绍说他叫马英亮,是孟村八极拳优秀的青年拳师。
在这个训练班里由于我勤奋好学,进步很快,马老师对我也很好,教学也严格仔细。俗话说的好,“天下的父母爱勤的”,由于我认真刻苦,马老师还经常给我吃点“偏饭”。 时间到了1976年,由于马老师工作的变迁,孟村镇武术训练班解散了,而我们这些所剩无几的学生,也变成了瓶罐里的苍蝇,找不到了方向。
表哥这次到来的一番话,我好似黑暗之中见到了太阳,再次让我寻觅到了希望的光芒。
我急切地盼望着自己能投拜在这位八极拳正宗传人的门下,因为如果能和吴连枝老师习武是我向往已久的。
在表哥的推荐和安排下,征得各位老师的同意,1976年冬季的一天,父亲特意在家里摆了一桌酒席,为我举行了与吴连枝老师正式拜师仪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