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圆之间

2016八极拳文化发展论坛刘永福发言内容!

方圆之间 : 2016八极拳文化发展论坛刘永福发言内容

2016-08-16 15:35:55

刘永福,河北省沧州市体育局副局长,以下是刘永福先生在2016八极拳文化发展论坛中的讲话内容。

尊敬的马鞍山市的各位领导,尊敬的吴连枝老师,尊敬的王军董事长,与会的各位武林同道:

  大家上午好。

  今天的凤凰湖山庄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,高朋满座,齐聚一堂,共商八极拳发展大计,共谋八极拳提升良策。作为沧州体育部门的负责人,我们深受感动和触动,深感荣光与荣幸,在此,我愿与在座诸位分享以下观点。

  武术源于中国,而属于世界。世界武术看中国,中国武术在更多的领域和更多的视角,是在看沧州,言沧州必言武术,言武术必说沧州,说沧州武术必言八极。武术是沧州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,而八极拳是沧州武术殿堂的奇葩。从历史文化角度讲,武术发源于农耕文明与部落战争,升华于封建科考,成熟于明清近代。他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健身体系、健身手段和健身方式。在冷兵器时代,在农耕文明时代,武术既是修身修心的体育活动,更是民族自卫的抗争手段,它的技击功能是武术文化的基本属性。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把武术作为提高自身修为,完善个人人格,成就人生理想的重要路径,古人讲究:“修、齐、治、平”。也就是: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而“修、齐、治、平”的自我素质基础那就是要讲究文武兼备,掌握文韬武略,争当文臣武将,成就文公武治。中华文化讲究“文武之道一张一弛”。社会的成功人士,追求的是:“文能安邦,武能治国”。这个“武”,就是以武术为基础的自身修为,身心提高,品德养成和强健体魄。唐宋时期,手捧诗书,仗剑而行。是当时成功人士的标配。民国时期,在南京成立的国术馆,首任国术馆的馆长,就是我们沧州人张之江,是西北军领袖,他提出的“强种育武”的主张,为武术的标准化,武术的全民化打开了通道。关于中国文化的精粹,我们常常这样讲:“秦砖汉瓦,唐诗宋词,近文章”。这些实际上都充盈着武术的光辉。武术的“武”,是个会意字,由止和戈两个部分组成,所以武术不仅仅是一种健身方式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人生追求,一种价值体系。

  沧州武术历史悠久,门派众多,名家辈出,影响广泛,素有“武健泱泱乎有表海之雄风”和“镖不喊沧”之说。目前我们国家挖掘出来“源流有序、拳理清晰、风格独特、自成体系”的拳种共129个,而源起和盛传于沧州的拳种门派多达53种,占拳种门派的41%。可以说沧州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,拳种富集地和典范传承地,而八极拳作为土生土长的沧州武术拳种代表,它长短兼备,寓朴于鲜、发力劲爆、力度崩撼、速度迅猛、讲究实战。千古一帝的乾隆皇帝曾言:文有太极安天下,武有八极定乾坤。这里面的“太极”并不是指太极拳,而武有八极定乾坤的“八极”,就是指“八极拳”,这是我们八极拳的光荣。在此,我要向八极拳致敬.......

 

0317-6762000 615930367 wdw@wsbjq.com